- 美丽人生不等闲——女大学生就业创业故事2014/05/24
- 互联网上心理诊所:就业创业新机会2013/08/06
- 有一技之长即可创业走天下2012/08/19
- "东西互助"服务青年就业创业2012/08/19
- 广州市促进高校大学毕业生就业补贴标准2012/08/02
核心提示:通过调研走访,市妇联了解到,尽管近年来,围绕保稳定、惠民生,各级党委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,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逐年增加,人民生活得到了有效改善。但与正常人群相比,大龄、残疾等特殊群体妇女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,...
通过调研走访,市妇联了解到,尽管近年来,围绕保稳定、惠民生,各级党委、政府做了大量工作,城镇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逐年增加,人民生活得到了有效改善。但与正常人群相比,大龄、残疾等特殊群体妇女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缺陷和不足,存在就业困难、创业艰难的问题。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1、自身条件的局限。
一是年龄偏大的尴尬。出于对岗位职责和劳动效率的考虑,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都设有年龄限制,一般要求录用18-40岁的中青年,尤其是对女工的年龄要求一般不超过35岁,“4050”妇女基本被限定在应聘条件以外,根本没有报名的机会。二是自身残疾的无奈。残疾妇女,由于自身的缺陷,或肢体残疾、或盲、或聋、或哑,与正常人相比,在从业的行业、岗位、和能力上都存在选择上的差异。三是综合素质的局限。大龄妇女、残疾妇女,由于年龄偏大、文化水平偏低、参与能力较差,且没有专业特长,难以通过市场运作方式实现就业创业。
2、就业观念的偏差。
有的大龄妇女受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传统观念影响,认为女人应该以操持家务、相夫教子为主,所以宁可生活苦点,不愿去做;有的妇女则认为从事养老服务、家政服务等职业,是伺候人、低人一等的工作,而且工作辛苦、收入少,不想去做;有的大龄、残疾妇女缺乏自强自立的信心,害怕被人笑话、被人歧视,不敢去做。同时,一些单位对大龄、残疾妇女就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,不愿为这些特殊群体妇女提供岗位和机会。
3、信息不畅的阻碍。
大龄妇女、残疾妇女群体,由于受年龄、身体、文化素质和居住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,信息渠道不畅,获取有价值、有指导意义的就业创业信息少,也是制约她们发展的重要因素。调查中我们了解到,有的妇女想寻求就业,却没有合适的门路,不知道自己能干点什么,到哪里去干;有的妇女也有创业意愿,但苦于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项目,不知道该怎么去做。许多人都是通过亲戚朋友提供信息或他人传递才逐渐摸索、尝试走上就业创业之路的。
4、资金缺乏的制约。
和所有初创业者需要启动资金支持一样,大龄、残疾妇女的创业尤其缺乏启动资金的帮助。由于这些妇女本身属于弱势群体,生活困难,生计尚且难以维持,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,想贷款又苦于没有资产担保,所以可谓是创业特殊艰难。有的靠亲戚或朋友帮助,支起摊子,也是勉强维持,看摊守业,很难扩大再生产。调查中我们接触到一位青龙满族自治县青龙镇湾杖子村的残疾妇女,今年42岁,是一位非常有思路、敢想敢干的女人。她自幼生病腿上落下残疾,行动不便,却心灵手巧,她曾帮人做过手工布贴画、绣过十字绣,赚一些收入补贴家用,2009年她在亲朋的帮助下租房开了家小饭馆,生意经营得很红火,她说她很想自己建几间房子,扩大饭店规模,只是没有多余的资金,所以她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。